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新闻动态
news information

【大院大师】我的师父是国医大师孙光荣

发布日期:2024-03-30 12:22:44 信息来源:办公室 作者:肖帅 李香枝

  编者按:

  国医大师,是中医药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国医大师”的称号是中医药行业的最高荣誉。“国医大师”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目前,湖南省共有4人评选为国医大师,其中三位都来自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分别是:刘祖贻、孙光荣、潘敏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中医药文化愈受重视,其独特魅力如今更是愈发受到年轻人信赖。近日,我们采访到国医大师的弟子,让我们通过他们的口述,来感悟传承之道,领略中医之美。

  国医名片:孙光荣

  教授,博士后导师,第二届国医大师,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终身研究员

  孙老幼承庭训、继拜名师,执业中医60余年,擅长治疗肿瘤、妇科病、胃肠病、情志病等疑难杂症,对中医健康养生文化亦有精深研究。为入门弟子制定《医师规》,首创中和思想、中和辨治、中和组方,首倡中医药文献研究基本原则和中医辨治六步程式。首届“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执行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药文献学家、中医药文化学者、中医药发展战略思想家。

  为求《中藏经》赵孟頫本真迹,师父用诚心和医技服人

  口述人:薛武更

  医学博士,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国医大师孙光荣入室弟子

  2011年,我入选为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非常荣幸地拜在孙老门下,成为孙老的第五个徒弟。跟师以来,随着对恩师的德、学、才、识了解愈来愈多,我的敬慕之情也愈来愈深。

  我曾听闻过一个故事,1980年起,恩师就师从李聪甫老。一次,李老患严重便秘,服用通便药物、洗肠都未奏效,痛苦不堪。恩师就用手指沾上石蜡油,一点一点地掏出结如铁石的粪便,李老转危为安。李师母一时热泪盈眶,感慨地说:“就是儿子尽孝,也只能到这份上。”

  恩师之德,不仅是行孝奉师。学术上,恩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一丝不苟,以“六明”“七重”(后来发展为“九重”)严格要求。对我们的临床,他授之以渔,随时讲解诊断思路、处方技巧,对我们的论文、著作草稿,他详加审阅,提出建议。恩师的教导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使我在学术思想上大开眼界,使我在临床工作中大步前进。

  恩师的言传身教,尤其是恩师的坚韧之志,更是让我敬佩。1982年,卫生部决定对中医古籍进行整理出版。《中藏经》被列为第一批重点整理的书目,李聪甫研究员任主编。作为徒弟及课题组成员的孙老承担了主要的研究工作。

  为了寻找失传的《中藏经》赵孟頫本,孙老赴北京、上海、四川、广州等地万里求真迹。由于当时课题经费有限,坐硬座、带干粮、睡地铺是家常便饭,终于找到唯一知道《中藏经》赵本下落的上海博物馆的一位退休技师,但那位师傅坚决不接待。孙老就在他家门口守候了三天,带着冷盐茶蛋充饥,对方深为感动,才告诉孙老他因为妻子患风心病多年,正当加剧的时候,头面、四肢都肿了,动弹不得,一动就气喘,苦不堪言,所以无心谈版本问题。孙老得知后,主动给他妻子看病,还出资买药。当时恩师以孙氏胸痹汤为主加减,经过7天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老技师最终指引他找到了《中藏经》赵本这一绝本。

  这就是我的恩师,“有志、有识、有恒”的恩师,“德、学、才、识”俱备的恩师。我为我的恩师自豪,也为能拜孙老为师而骄傲!

  如何认识中西医?师父的点拨让我醍醐灌顶

  口述人:刘应科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和平里医院儿科负责人,知名中医教培专家,国医大师孙光荣入室弟子

  常言道:“师父如父”。孙老于我而言,不只是如父,实乃为父。

  2011年10月18日,我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成立仪式。在学术沙龙上,孙老围绕“生脉饮”的组方要义进行授课,阐述了孙老的中和组方思想,第一次让我因孙老的学术功底、创新思维感到震撼。孙老的讲授内容,尤其是带着点湖南方言的口音,让我倍感亲切,我打心底认定了这个师父。

  后来第一次去师父家,我向孙老请教了上次授课的一些问题,如生脉饮三味药,代表着补、润、敛三法,可否加用他药,或不用其药选用其法而配用他药。孙老的回答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然可以啊,这就是我说的要追求心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这是一种醍醐灌顶的点拨,我似乎顿悟了方剂与中药的关系,这是我平时在学校中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后来在师父的提点指导中,我更加体悟到了“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之用”的妙处。

  师父叮嘱我一定要具备中医临床思维。要具备真正的中医临床思维,可以学习西医,但是不能尾随西医,要以中通西,不能以西律中,更不能随意指责西医,要以包容的心态、谦虚的姿态尊重西医。后来在跟诊时,师父多次教诲我们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分析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痛惜当今的中医普遍西化的态势。

  跟诊的过程中,师父会讲述典型医案,解析中医对疾病和症候的认识,分析病因病机、方药选择等。尤其是用药经验,师父还会分享一些经典的故事,有的妙趣横生,有的发人深省,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师父的关心与教诲不仅只是临床。不论工作上的课题设计、前途规划,还是生活中的家庭关系、为人处事,孙老教诲我的太多太多,孙老影响我的太深太深。不用思索,随处都有孙老的教诲指引;不用考虑,无处不有孙老的率先垂范。

  师父是我们心中的“中医黄埔军校的校长”

  口述人:蒋小敏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江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一批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

  仍记得首次见到孙老,是在第一批全国中医药优秀人才中医药经典培训班。孙老当时60余岁,风度儒雅,神采奕奕,中气十足,语声特别洪亮,充满感染力。对我们学员的讲话,主题明确、条理清晰,明确告诉我们培养目标是以“德业双修、医文融合、理术并重、医药兼通”为主线,通过为期3年的经典研修、跟师学习、临床实践和素养提升,培养一批医德高尚、理论功底深厚、医术精湛的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至此,孙老开始了国优人才班主任的工作,一干就是10余年。现已经完成了第一批至第四批的培训,为全国中医药事业培养了1334名优才,目前正在进行第五批的培训工作。每一次的集中培训,他都亲力亲为,除了主持每天的讲座学习之外,还会针对每一位专家的讲授进行简明扼要地概括与提示。他总喜欢以“今天这一堂课,听后令人震撼”作为开场白,然后提纲挈领地为我们总结专家们的讲课要点和精髓,使我们豁然开朗,有更上一层楼之感。对我们学员来说,孙老是我们心中的“中医黄埔军校的校长”。

  2016年,我有幸在北京参加中医药科普知识培训。孙老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结合自身中医科普经验,言教身传,教我们如何做好中医的科普工作。

  其中,他讲到“因人而异”的论点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孙老说:“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培植浇灌,来源于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来源于先贤后学的传承创新,因而呈现博大精深的理论和汗牛充栋的文献。”所以要收集整理资料,要分析听课对象,面对的听众不一样,宣讲内容就要进行合理调整。

  比如,听众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气氛中听课等,对听课对象的情绪、愿望、要求等心理方面和素养方面都要有所了解,同时也应研究听课对象的种族、年龄、性别、人数等等,这样才能把握具体对象的特点,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孙老治学谨严,一丝不苟,真是吾辈师表。早期他就亲自制定了《医师规》,培桃育李鞠躬尽瘁,堪称业内典范。

  孙老走过来的这八十年、行医六十余年,是来将他生命中的精华贡献给了中医药事业。“一个人能活几十年?能为国家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出点力、做点事,是荣幸,也是使命。既然接受了任务就必须尽心尽力做好,这就是中医药人的担当”。孙老的这席话也是他的“为师之道”。

 

  编辑|青   囊

  一审|凌   佳   张湘卓

  二审|正   培

  三审|周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