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大华(中)在看诊。
在繁忙的临床一线,有这样一位医者,她始终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者誓言作为座右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她就是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脑病科学科带头人伍大华。三十多年如一日,她始终坚持用心倾听患者,用情关爱病友,用专业疗愈患者,是一位有情怀、有温度的医者。
尊重生命 心怀悲悯
“今天总算记得把小刘的‘菜刀’带来了!”伍大华边说边从口袋里拿出一把切蛋糕的塑料刀,递给患者,“小刘,你会煮饭了,我奖励你一个小礼物,用它切菜不会伤到手,你回去练习练习,尝试自己做菜。父母年纪大了,你要学会照顾自己,我们一起努力,好吗?”小刘接过礼物,开心地点点头:“谢谢伍医生!您让我越来越独立了。”
刘欢(化名)是一位“震颤”患者,他1岁多的时候癫痫发作,后来一直肢体震颤,从未上过学,也没有兄弟姐妹和朋友,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不善言辞、内向拘谨、不愿意和外界交流,生活上更是要依靠父母照顾。多年来,小刘的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然而病情一直未见好转。
去年秋天,小刘一家慕名来到伍大华的门诊看诊,经过一年的中药调理、中医外治及心理治疗,现在患者基本上可以生活自理,还能够主动和诊室里的工作人员聊天,分享自己的计划和困惑。考虑到患者家庭困难、治疗周期长,伍大华向医院提出申请,免除了小刘除药物成本以外的其它所有治疗费用。“医者父母心”,伍大华不仅倾心治疗刘欢的疾病,更为孩子今后的生活谋深远虑,培养他的自信心和独立生活能力。
耐心细致 精益求精
“怎么回事咯,还没轮到我,都快要吃中饭了!今天这病还能看成啵?”上午11点55分,伍大华的诊室门口仍有不少候诊病人。一位病人焦急难耐,暴躁地朝着工作人员吼。
“叔叔,您莫急啊!因为病人太多,伍教授正常工作时间没看完的病人,都会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加班看完的,因为您是后面加的号,请耐心再等等。”护士耐心地向病人解释。
“真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轮到这位病人看诊,伍大华先安抚他焦躁情绪,耐心倾听病情,细致把脉问诊,认真查看检查单。开药后,仔仔细细交代服药和生活中的各项注意事项。病人非常感动,激动地说:“伍医生,您看病这么细致,我等得值。现在1点多了,你还空着肚子、耐着性子加班给我们看病,真是不容易,太谢谢你了!刚刚我在外面语气不好,对不起啊,我去过很多大医院看病,你是我见过最有爱心、最有耐心的大专家……”
病人走后,伍大华向学生们讲道:“孩子们,我们要常常换位思考,病人生病后,思想包袱重,多家医院跑,迷茫困惑中,带着期望来到我们的门诊,除了给他们诊治疾病外,还需要理解和共情疾病后面的心理诉求。”
医术精湛 乐善有恒
“喂,伍医生,能来趟家里吗?我老伴又不舒服了,不吃饭,也不愿意去医院”。刚看完诊,伍大华接完刘嗲嗲电话,还没来得及吃中饭,立马赶往医院附近的新民小区。到了他们家才发现王娭毑发热、躁动,几天都没有好好吃饭了,连忙联系了医院救护车。王娭毑看到伍大华立马精神来了,“老小孩”开心地笑到:“伍医生,你又来看我了,我等一下就吃饭啊.....”刘嗲无奈的摇摇头,说“伍医生,自从老伴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后,她只认得您,我们都没办法,只能麻烦您了......”
这位八十八岁的老奶奶,是伍大华三十多年的病友。近十年,因为老人家年纪大了不能行走,又是楼梯房,大部分都是伍大华上门看诊。这次住院是新冠导致了肺炎和心衰,幸好及时送去医院,才得到了救治。
伍大华有一批“铁杆病友”,王娭毑只是其中之一。她们大多是追随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病友,有的为自己而来,有的陪亲友好友而来。因为这份信任,无论大病、小病,“铁杆”们都要找伍大华看看,听听她的建议才放心。就算预约挂号已满、就诊人员多,他们都会耐心等待伍大华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再进诊室咨询,这几乎成了他们的“铁杆规则”。
中西双壁 惠泽民生
罗叔,58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不能行走数月,在多地就诊没有好转,从云南慕名来到伍大华门诊,经诊治后住院治疗。由于反复多次诊治,疗效不明显,也没有明确诊断,患者非常焦虑。伍大华下班后常抽空到病房看望病人,鼓励大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亲自拟定检查与治疗方案,该患者最后确诊为假性脊髓痨。
伍大华在每一次诊治过程中,充分发挥中西结合的优势,能中不西,能口服不输液,能门诊不住院,尽可能地为患者节约费用。对于特别困难的病人,费用能免则免,真正做到让老百姓不仅能看得起病、还能花小钱看好病。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伍大华从医三十多年来,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用精湛的医术和医者的赤诚之心点亮患者的生命之光,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医患故事。
编辑|青 囊
一审|肖长江 张湘卓
二审|正 培 凌 佳
三审|周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