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西医协同不仅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挑战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新时代医疗卫生体系高效运作、建设健康湖南的关键抓手。推进中西医协同工作取得实效,需在政策供给、机制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全面突破,巩固现有优势、提升整体效能,力争打造一个能复制、可推广的“湖南范式”。
中西医并重是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方针。近年来,在应对系列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中,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展现了突出的健康守护作用。其成功实践为构建高效医疗卫生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努力方向。
中西医协同,核心在于中西医在参与临床诊疗时的密切配合与优势互补,是一种全新的医学范式。近年来,湖南省通过实施“四项计划”,加快建立中西医协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的巨大潜力,需在政策供给、机制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全面突破,进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赋能健康湖南建设。
完善政策供给
加强对中西医协同的引导。坚持刚性约束,在中医药“一法一办法”实施与执法检查中,进一步强化对中西医协同实践的关注力度,督促各级政府将“中西医协同”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确保优质高效的中西医医疗服务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注重柔性激励,将中西医协同医疗服务成效纳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激励中医医疗机构提升西医能力,鞭策综合医院强化中医水平,实现中西医在技术、理念上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加大试点推广,全力支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等单位建设好国家级及省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创新模式,引领全省中西医协同多点探索、全面推进、纵深突破。
合理配置中西医协同资源。构建中西医协同基础框架,统筹规划全院及科室层面的中西医临床医师结构比例,在制定招聘计划、内部人员调配等过程中,特别是在搭建领导班子、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等关键环节上,合理调控中西医比例。优化资源配置策略,在床位分配、建设经费划拨、考核体系设计等方面,向中西医协同单元倾斜。建立中西医协同考核体系,将中西医协同能力纳入医护人员的个人考核与评估,优先激励中西医协同工作者,激发全院职工的协同意愿与协作效能,全面提升各级医院的主观能动性。
推进中西医协同医保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落实省医保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颁布的《关于在区域DRG付费中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的通知(试行)》,对第一批纳入22个中医药治疗为主的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按疗效价值付费,更好体现中医服务价值,促进中西医协同、优势互补。调整支付策略,构建中西医协同方案间的医保支付等价体系,确立“同效同价、高效优价”支付原则,引导医疗服务的合理选择、回归公益本质。推动深化医改,以中西医协同为战略导向,完善优化DRG付费模式,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促进医保资金在中医和西医之间合理配置,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推进机制建设
探索多层次中西医协同运行模式。在医院层面,深入探索中医医院及中西医结合医院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联体与医共体、高水平医院之间的协同模式,如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省肿瘤医院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医疗资源布局优化、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在科室层面,尝试临床各科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之间的配合。在个人层面,强化中医知识与西医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通过探索院际、科间、科内等多层次协同运行模式,深化协同内涵、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中西医协同可持续发展。
搭建多学科中西医协同诊疗团队。以“患者至上,疗效为先”为原则,以尖端医疗技术与特色优势病种为桥梁,汇聚中医、西医、医技、药学等顶尖专家,搭建中西医协同诊疗团队,推动中西医学理念在临床实践中深度交融、在真实病例中探索协同之路。深化中西医协同内涵建设,通过实施联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分析、人才交叉培养、科研项目协作,加速知识流动与技术革新,进而提升临床诊疗的精准性与救治效率,提升灵活应对各类复杂病例的能力。
推行多方位中西医协同发展举措。制定中西医协同临床路径,在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领域强化中西医联合诊治与科研合作,共同制定并推广多病种中西医协同诊疗标准及路径。完善健康管理体系,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和现代预防医学深度融合,探索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建设方案,以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整合研发资源优势,构建省级联合研发中心,采用覆盖全创新链的集成研发模式,加速湖湘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深化教育体系改革,加大中西医互学互鉴力度,通过设立“西学中”“中学西”培训班,培养既精通中医又熟悉西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
加大技术创新
激发中西医协同医学研究创新活力。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尤其要通过湖南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传承研修中心,重点培养、托举一批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推动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的渗透融合。设立研究专项,重点资助中西医协同在疾病预防、重大疑难疾病诊治、疾病康复等领域的研究,进一步阐明协同机理、探寻循证依据,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接纳度。设立协同创新中心,着力加强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的建设,集中力量攻克中西医协同领域中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如构建中西医协同基础研究的动物模型、解析中医药治病的作用机理,推动中西医协同医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推动中西医协同临床医疗水平提升。强化示范标杆作用,鼓励省内4家“旗舰”医院建设单位围绕重大疑难疾病联合攻关,共建中西医协同临床研究中心,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西医协同发展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的救治水平。健全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将平均住院日、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团队协作等重点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稳定可靠的中西医协同医疗服务。优化临床诊疗方案,通过临床案例剖析、实践经验总结等方式,进一步固化中西医协同最佳实践模式,实现临床疗效最大化。
加速中西医协同新质生产力培育。强化前沿技术运用,依托“四大实验室”,汇聚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重点推进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量子力学等前沿技术在中西医协同领域的转化应用。通过搭建智能诊疗系统、数字化病历、“移动医生”平台,研发一批颇具中医药特色的医疗器械和大型诊疗仪器,提升中西医协同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
【作者分别系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党委书记、院长;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发展改革办公室主任。本文为2024年度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公益性视域下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2024CSSKKT48)阶段性成果】